日本家电企业的败落并非起于今日。自2005年起,日本家电和电子产品的销售就逐年疲软,显露出后劲严重不足的趋向。电视机是家电和电子产品的代表,尽管松下、索尼和夏普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但仍被韩国的三星、LG赶超过去。到2012年,韩国两大企业的产品占全球电视机市场的份额为34%,而日本6大企业的份额仅为31%。销售业绩排名中,三星名列第一,LG位居第二,松下屈居第三,索尼、夏普、东芝排名更是靠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子通讯市场上,日本企业也远远不及苹果和三星,其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2007年,日本家电和电子产品年出口额为17万亿日元,2012年降至11万亿日元。截至去年底,松下家电部门已经连续3年亏损,索尼更为惨重,连续亏损时间长达7年。日本家电和电子行业已被日本业内人士称为“长期萧条的夕阳产业”。
近来,日本全国上下深刻反思家电业衰败的原因。有人将责任推到亚洲企业的崛起上,但更多的专家反躬自省,认为归根结底在于日本企业经营战略的失败。最近,韩籍经营专家金美德在分析了日韩企业的经营特点后指出了问题所在。一是日本企业过于依赖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市场销售。金美德认为,日本企业拥有最先进的家电制造技术,而且创新能力很强,如索尼的科研投资和技术力量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日本企业历来笃信“好酒不怕巷子深”,固守“只要产品好,不愁卖不出”的观念,对市场动向和消费需求的分析不足。相反,韩国企业将经营重点放在市场销售上,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韩国企业秉承“并非最好的,但是最适合你的”观念,因而能很快占领市场。
二是海外人才战略的失败。由于日元长期升值,日本企业不得不将生产转向海外,因此,如何运用当地人才,并通过他们了解市场,生产出适合当地的产品就成为企业“走出去”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日本企业囿于传统观念,更相信本国人员,管理层和关键岗位大多使用日籍职工,因此当地职工就丧失了努力奋斗、争取更高职位的积极性。
三是日本政府自贸战略(FTA)的失败,没有为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导致日本产品陷入曲高和寡的窘境。韩国已经和45个国家签署了FTA协议。而日本政府过多地顾及国内农产品市场,又担心开放建筑和服务行业影响本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在FTA问题上缩手缩脚,进展缓慢。据调查,主要进口国对韩国家电和电子产品的关税率为5%,而对日本的产品则高达13%。韩国产品的优势显而易见。